张爱萍将军人生传奇:从战争中走来

 

 

 

  毛泽东说他:“好犯上!”
  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
  邓小平说他:“惹不起!”
  这部历时16年才写就的书记录了两代军人心灵的对话。在书中,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记录了父亲暮年时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回顾,和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抉择和思考。
  书中还引用了许多老战友的回忆录,第一手的文献档案资料,既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党内、军内高层活动,也讲述了一个英雄父亲的人生追求,一个军人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挚爱。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共和国的建设时期,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都有张爱萍将军的身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个人的传记,它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

作者:张胜

定价:45.00

 

 关于《从战争中走来》

 

  当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40万字的初稿时,我突然发觉,自己距离父亲和他的那个时代还很远很远。就像父亲自己说的:“你就当故事听听吧,搞什么回忆录,书店里有的是,拿下一本,换个名字就行了。”

 

 

 第一章 皖东北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又引出了一段更有意味的情节,这才是真正改变了父亲人生的故事。

  就在他接受批判自我反省的日子里,他得到通知,立即去见毛泽东主席。

  父亲曾很多次谈起过他与毛泽东的这次谈话:

  “他看我进来,把书往桌上一扣,怎么!你还不服气?”父亲没有形容毛泽东的表情,但我仍能感受到这单刀直入的开场白所带来的威慑力。

 

  •  
  •  

 

 第二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周后,战斗结束。父亲强撑着参加了庆功大会,他要给部队讲几句话,他刚走上主席台,就一头栽下去了……

  这时上面的领导同志都还不清楚父亲的伤势,从来往电报看,一切都正常。战斗结束后,陈老总要父亲立即赶赴淮安,参加军调小组,说是美方的雷克上校已经到了。一见面,吓了一跳,陈老总叹道:“咋子搞的嘛?受了如此重伤,咋还呆在战场上!”

 

  •  
  •  

 

 第三章 第一代海军军人

 

  “说我是海军司令,不如说是‘空’军司令。”父亲说:“摆在眼前的难题是,一无船;二无人。当然,第一位的还是人。不是随便什么人,是指懂得海军的专门的人才。”

  我翻看过当年招募海军人员的通告,凡当过海军、干过船务、学过船舶、懂得机械,甚至只要生长在江海河湖地区识些水性的,只要本人愿意,都欢迎加入海军。共产党当时若不是被逼上梁山,也不会穷其如此了。

 

  •  
  •  

 

 第四章 最后的战争

 

  20年前,在长征途中,在争夺遵义外围老鸦山的战斗中,他也组织过敢死队。所不同的是,他那时作为红11团的政治委员,是亲自率领敢死队冲在最前面的。父亲曾对我回忆过,他说:“团长邓国清负伤,彭老总对我下了死命令。攻了两次没拿下来,伤亡非常大。我收拢部队,准备第三次冲击……”父亲讲述时没有多少细节,在岁月的流逝中往事已被打磨成粗线条,但红11团的老同志还记得:“我们都学作政委的样子,把上衣一扒。他是一手驳壳枪,一手大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