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难得有 后世不可无

 

——张胜著“父亲张爱萍人生记录”读后感

邹 安 和

 

中国正处在国民性与价值观发生深刻嬗变的历史进程中。三年五载,弹指一挥,对人物与事件的评价,可能褒贬迥异。人们读人物传记,常有叶肥花黄、桃花结子过了时节之感。近读中国青年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张胜著“父亲张爱萍人生记录”:《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却有不同的感觉,似乎随着时间大浪的淘洗,张爱萍与人们的心越靠越近。

作者具有道德勇气与责任感,严谨记录事件进程,不管涉及谁,尽最大努力对历史不作任何打扮与遮掩。这正吻合了当下思想解放运动一个重要特征,“让人说话、让人说出真相”,人们要重新审视各种人物与事件。作者还着力记录父亲在各个人生拐点的内心活动,使一个挺个性化的真实灵魂跃然于纸上。让人们看到在威权体制下,被称作“共产党异类”的张爱萍,他的精神与品格竟是闪烁着那么年轻、那么现代又那么传统的光芒。我们民族的新一代,会在张爱萍深层的灵魂活动里,看到与自己极为相投的、使自己极为感动的部分。分享张爱萍的尊严觉醒、捍卫真理、两弹攻坚、无往不胜的经验,感知“人”的深刻肯定性,可以对中国新国民性的形成,给予启迪性、榜样性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此书是人物传记类作品中的扛鼎级作品。

我是住在医院期间,深夜靠楼梯拐角的灯光,以古稀之龄,连续开了八个夜车把书看完的。我与传主、作者并无一语相递之缘,是张爱萍人格的五个方面,像磁石一样,让我的手和书分不开来。

一、独立。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央负责人开会,把张爱萍找来,要他看毛泽东的最新指示,毛泽东下令要批判他。“看完了毛主席的指示,怎么样?”“不怎么样!”有人劝他“你就承认算了”。“你们要我承认什么?”“承认犯了路线错误啊。我不也承认过嘛,也没有把我怎么样嘛!”张爱萍给激怒了,吼道:那是你!(P381

在另外一个场合,他说:“不要想抬出谁来吓唬我!”(P408)他还在文件上,刊有毛泽东话“危害革命的错误领导,不应当无条件接受,而应当坚决抵制”的旁边,批写道“不要把反对自己意见的人,都看成是反自己、反党的。”(P306)

这简直是一位不买“继续革命”、“最高指示”之类高调的帐,不往诱人盲从的陷阱里哪怕迈出半步的人。其实,张爱萍也是普通人,也有过世人都有过的困惑与局限性,只是地狱之火使他在涅槃时觉醒与升华了。

“这些法西斯暴行我是愤恨的,但在运动中检查自己的错误是虔诚的。原因之一,它是我们党发动的一场革命。我可以抛弃家庭出来革命,但我不能背叛党和人民。正因为如此,在长达5年的囚禁中,才感觉特别痛苦。”“我一生坐过国民党的监狱,坐过租界里的英国巡捕房,流血负伤不下十几次……在我的戎马生涯中只打过一次败仗,中了敌人埋伏……我实在想不通,在战争年代,打了败仗,尚可原谅,而今天,为什么就非置我于死地呢?”(P313将军空老铁窗内,在纸条上写道:“今古奇闻称绝,强加之罪,坐任鬓如雪。”(P332)“我在监狱里,反复地去想,眼前发生的一切,究竟是为什么?”(P335)看完中共九大公报后,他解悟了:“不是我有什么问题,也不仅仅是有人想报复我、整死我,是党出问题了!是毛泽东那里出了问题。”(P340)“我再没有去想个人的事情了,我开始为我们的党担心了……革命怎么会走到了这一步呢?”(P340)“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的功劳,也是我拥护他追随他的原因。”(P341)“滋生的帝王思想,这是腐朽的,违背历史进程的,这将从根本上瓦解我们这个党。”(P343)“个人崇拜现象和个人专断作风集中体现于毛泽东身上。”(P342

这正是不止一代人的悲剧之所在!执政党没有意识到,严酷要求人们顺从领导人话语,社会会失去纠错的智慧与机制,国家和人民会遭致奇灾巨祸。

1972年,北京卫戍区北新桥小院。“一个老人出现了。他满头稀疏的白发,面部浮肿得连眼睛也睁不太开了,两只手臂夹在腰上,慢慢地挪着步子,因为没有裤带,也没有鞋带。他差不多连路都不会走了! 但这确实就是我的父亲……” 在经历如此可怕的精神炼狱的蒸烤,被当作丑类贱类受尽大虐大苦之后,一般人出于求生本能不由得会放弃自我,张爱萍的特殊之处在于,度尽劫波他反而唤醒与提升了自我。“你们可以囚禁我的身体,但我的思想,我的意志,你们囚禁不了!”(P334)人间没有救世主,“你也是人、我也是人”,通向理想的航程,要靠每一个人都去主动判别航向,都去主动努力划桨。

这不是一种个人恩怨情绪的宣泄,也并不专指谁,这种人格独立的意识,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觉醒。“说我是邓小平派,是他手下的四大金刚,这是对我的侮辱!一个人怎么能成为某一个人的工具、信徒呢?这是把自己的人格都贬低了。对的、正确的,我能跟着你,不对的、错误的,我怎么能跟着你呢? 跟着你,也不是跟你个人,而是跟你的思想、你的路线方针。”(P397)那时候,他和邓小平有很好的上下级互动;那年代,多少人求之而不得被叫作邓派金刚。张爱萍具有那么独立平等的“人”的自觉,这在中国的领导群体中真不知道还有几人。“父亲这个人,是共产党里的异类。”(P69)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算一个!”他自己说,“我谁也不跟,我只跟随真理!”(P369)“没有真理,任何人都不能让我低头!我个人也许无法扭转这一切,但我恪守我的信仰和做人的准则。”(P345)“不辨真伪,不讲真理,而是依附一种势力,仰人鼻息,无原则的歌功颂德,我做不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做人的节操,何况是一个革命者。”(P342

任何时代,最难得的都是“要辨真伪羞奴颜”(张爱萍座右铭,P484)。一个把独立人格、自由思考当作异端提防的民族,不可能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正经历一段既有飞速的发展、进步,又有权力和资本仍力图把人塑造成听话工具的历史阶段,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都急迫的需要我国国民摆脱“奴颜”的拘囿,养成主体人格与首创精神,像张爱萍那样“只跟随真理”,不屈从谬误。

二、骨气。19761月经中央批准,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召开批判张爱萍“否定文化大革命、掀起右倾翻案风”的大会。刚刚九死一生,留下一条残腿,又要再次下地狱受煎熬,如何自处,这是摆在张爱萍面前十二分严峻的境遇与难题。在毛泽东指示与群众大会双重高压下,一般人都会失去再承受噩梦般苦难的勇气,都会丧失袒露骨气的胆识。但是,张爱萍一走上台,面对七千人的大会场,对着麦克风,把他那根手杖在地上使劲地顿了一下,狂呼着口号的会场一下子鸦雀无声。他讲了七十二个字。“去年3月我重新工作以来,到了一些单位,接触了一部分干部群众,讲了一些话,也做了一些决定。假如我犯了路线上的错误,将由我个人承担全部责任。与其他同志没有任何关系。” 说完把手杖狠狠地再顿一下,拂袖而去。他的高贵人格,抵御了当时恶性传染的软骨症。“特别是反击右倾翻案风之后,我完全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我没有错。”“我决不低头!”亲身体验过挨整被斗滋味的人都知道,骨头硬到在批斗大会上不惧犯众怒,这是几乎难以企及的境界。“面皮不受时人唾”,只有内心具有非常高尚的精神内核的人才会有如此不怯惧、不示弱的表现。张爱萍以自己大无畏的精神力量,当众挡拒着“伟大的”圣旗掩盖下的野蛮、倒退,难能可贵地保持住了宁折不弯的那份尊严,保持住了关爱护佑无辜群众的那份天良。对于1949年以来以蹂躏人的自尊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来说,这可能是受迫害者最为犯上抗旨、最为冒犯众怒的一次表现了。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专制高压下,张爱萍表现出了一个人“人”的尊严与骨气,让全人类都脸上生色!

当时在场的我国大科学家、两弹元勋黄伟禄就说:“太精彩了!我真想为他鼓掌叫好!中国的领导人,如果都像张爱萍这样,中国还能没有希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商大潮向我国军队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张爱萍一向力主改革开放,但对这件事,不管是谁的主意、谁最后拍的板,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不是个养不养得起军队的问题,而是用这种方式养出来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P464)“是人民可以信赖的军队吗?是在外敌入侵时能够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军队吗?”(P465)“什么公司、公司的,就是借公肥私。什么中心!我看就是以钱为中心!”“穿着军装倒买倒卖,是军队的耻辱,国家的悲哀。提倡部队做买卖赚钱,无异于自毁长城。”(P466)“允许军队经商,是中央政府严重的失职!”(P468)他再次公然“犯上”,甘犯众怒,骑着虎背进诤言,不在乎自己是否孤立,不屈从时代风潮的巨大压力,敢于去戳破靠威权确立起的主流认知说法的谬误,知不可为也要为之。

半个多世纪,我们经历过两次狂潮,一次膜拜权力、一次膜拜资本,从奴性被神圣化,到搞钱被神圣化,在这样两次使国人都噤若寒蝉或趋之若鹜的狂潮中,张爱萍都挺身而出,公开表述质疑与抗拒。为什么他如此敏锐而坚定,毫不犹豫地逆风发出呼号,甘愿把自己的命运一再和最终值可能会等于无穷大的负数联在一起呢?他不是一个莽汉,“要我自己对自己下定义,那就是追求和坚持真理。孔子讲三畏,我是三不畏:不畏天命,不畏大人,不畏圣人言,再加上一个,不畏权势,恪守自己做人的求真、求实的本质。”(P484)“告诉你,我不怕,泰山压顶也不能把我骨头压碎!”(P369

铮铮骨气、浩浩正气,“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四不畏”!“香不在蕊,香不在萼,骨中香彻”!泰山也不能把骨头压碎——“真是岁月如流沧桑变,顶天立地傲苍穹。”(P476)“中国只有集体的自大,不允许个人的‘人’的自大”。(鲁迅) 只有更多的人,都能像张爱萍这样永远摆脱卑躬屈膝时代留下来的后遗症,成为大写的“人”屹立起来,中华民族才能以“骨中香彻”而挺立于世。

三、民本。革命者变成执政者后,与人民的关系,能否一以贯之,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个几乎难以寻到成功范例的大问题。张爱萍从单身一人去皖东北开辟根据地,到就任副总理重权在握,直至高龄仙逝,从未将自己与老百姓的关系颠倒。

他在皖东北根据地创立了新四军九旅,攻打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镇时,伪军凭踞房屋抵抗,九旅决定以洋油火攻,在作战混乱之际,收集火攻材料,九旅仍把不让老百姓受损失摆在第一位,严格地笔笔照价给钱。一仗打下来,人心大变。伪军都说:如此服人以德,谁不钦佩?“老九不能走”——这话最早是苏北人民对张爱萍领导的新四军九旅喊出来的。

大跃进、公社化带来严重后果。张爱萍质疑,“共产主义怎么能这样实现呢?”(P236“再也不要让人民为我们党承担责任了!”“四清”时,他带工作队回到苏北农村方巷。他贸然停止中央当时确定的做法,不再把运动矛头对准农村基层干部、做些生意的富裕中农以及在农村劳教的右派分子,只让群众自觉教育自己,拯救了相当一批无辜者。“农民存在问题不假,根子在哪里?在我们共产党自己身上!是我们进了城把农民忘了,把革命战争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联系群众的三大法宝忘了。出了问题,不去找自己的毛病,反倒抓这个、整那个,有这样的道理吗?”“苏北的人民为革命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到今天还是这样赤贫,我们共产党人有什么理由去责怪他们?想想吧,我们自己又为他们做了多少?!”(P284

他始终忘不了给过自己和九旅一粥一饭的农民的恩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并不仅局限于农民。他嘱咐做指挥员的儿子,要照料好战士的双脚,照顾好自己的士兵,比通晓战术更重要。他发现七机部二院一些工人没房子,许多知识分子的家挤得连人都进不去。他就调了两个工兵营来给大家盖房子,并当场给北京市长挂电话为大伙要北京户口。卢晨征说:有天早上5点钟,有人敲我的门,给我送来4瓶胃得乐,说是张爱萍带给我的,市场买不到,还带话说,让你先吃,再给你找。这个药真的很对我的症状的,但他是怎么知道的?我百感交集。

张爱萍在晚年,还到农村去看望老百姓,惦挂着能否缩小贫富差距;在发生风波时还大声疾呼领导人去面对面听听群众意见,用对话协商化解矛盾。由于他坚守一贯的以老百姓为本的态度,被某些人认为是添乱找麻烦,不懂政治。“说我是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你们知道吗?”他站到道义的制高点上,哈哈大笑,“是表扬!又臭又硬的石头,原则性最强。”“我不光是石头,还是搅屎棍,四川人说,闻(文)不得、舞(武)不得。就是不让闻、不让舞,谁也别想摆弄我!”(P478

“用我自己的话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一,人民有自己发言权,第二,共同富裕。这两条,我们都没有做好。”(P482)他把老百姓有自己发言权摆在首位,实在是几十年来这方面教训太惨痛。发言权由执政者用强力垄断,谁要有自己的发言权,不管是开国元勋、民主党派、知识精英、还是升斗小民,就以敌对势力来惩治,国家因而反复经历一茬又一茬无妄的血光大灾。老百姓的日子,从强行搞乌托邦,使群众饿肚子,到权力与资本牵手,使贫富差距拉大——“这两条,我们都没有做好。”

张爱萍的理想,是把人民的政治权利与过好日子摆在中心,容得下自己的千般委屈与受苦,冒得了一时的天下大不韙,却决不容忍摆颠倒执政者与人民的关系。“潮来潮去原无定,惟有西山万古青”。绝不侵犯人民维护自身权利的发言权,绝不让老百姓挨穷受苦,绝不把专政矛头对着老百姓。不管他是做一名抗日军旅的指挥员,还是后来做一位国家重臣,尊人民为父母,认自己是子弟兵,这是张爱萍始终如一的最重要的坚守!君细推,古往今来,领导者中掌权前后都言行一致地尊崇百姓的,能数出几人?

四、友善。在中央讨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张爱萍说:“‘文革’给党带来的灾难和教训,能这样就完了吗?”有人说:“‘文革’中我们每个人都挨过整,但我们不也都整过人家吗?”张爱萍忽的一下子就站起来:“那你说,我整过谁?”(P469)试问,在那个“六亿人不斗还行吗”的年代,中国哪怕当过最基层领导者的人,有几个能如此坦荡地说出这句话?能坦荡到可以随口就反质“你说我整过谁”的人,其平时待人的内心自律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严格?

待人讲“信义”,本来是中华伦理被列为“五常”的核心因素。孙中山曾说:“中国所讲的信义,比外国要进步得多。”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形成了一种完全不讲“信义”的整人方式:抓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引爆炸药,老账新帐一起算,把人炸个粉身碎骨;还相应形成一套整人的三部曲程序: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只准整人的胡说不准人申辩的“批倒”,弄出些似真似假的脏事来“抹臭”,再戴上“帽子”把人关押与劳教,则为“踏上一只脚”。从执政党的领导层开始,原本同一个战壕里的生死战友,转眼间变成冷漠残酷的施难者。全社会长期弥漫着一股以过河拆桥、食言而肥、落井下石、出卖朋友为荣的千古未有的人际丑恶风气。

张爱萍说:“共产党哪都好,唯独在对人的处理上,怎么能这样草率、这样无情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无情打击。”(P339)打不打倒你,用不用你,关键看你是谁线上的人,你的后台是谁,“这就败坏了党的风气,一派献媚迎合之风!”(P339

张爱萍坚持与人为善,从不拿同志的命运当自己的垫脚石。“我还是固守我的老原则,实事求是。对犯了错误的同志,即便是他曾疏远过我,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不清楚的事不瞎说。”(P301) “工作中有不同认识是很正常的,把这些分歧带入政治领域,是错误的,有害的。党应该吸取这个教训。”(P89)“我从心里鄙视那些政治投机者,人家在台上的时候拼命巴结,出了问题就落井下石,都是些无耻小人!上面偏偏还就欣赏,这叫什么风气?”(P301)他与彭雪枫、黄克诚、粟裕、罗瑞卿等人,在工作上都有过不同意见,但始终是“不同而和”。在他们挨批甚至落难的时候,张爱萍都顶着高压,禀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我永远不会去做这种卑鄙的事。”(P89)但是,施难者绝不允许有人对他们施虐的对象保持“实事求是”与善意。作为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本来可以因总参谋长倒台,自己顺水推推舟,获得晋升的良机,他却偏偏对罗瑞卿挨整说了两句示疑的大实话,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他不但不拿朋友当垫脚石,还甘愿为朋友作垫脚石。“邓要我出任军委秘书长,来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 “我说,军队,说这说那,最根本的还是个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问题……我自己认为,在这方面作为你的助手要更合适些。” (P413) “邓问那你看谁更合适些?我提了罗长子”(罗瑞卿)(P414)。人家为抢官做,把朋友都往死里整;张爱萍为朋友几乎被整死,有了晋升高位的机会,还拱手让给友人。如此厚待朋友,当属千古佳话。

在朋友间盛行以怨报德、一斗就灵的时代,张爱萍单单信奉“和则兴、散则败”(P376),以热诚宽厚的人格魅力,凝聚各方人士共兴大业。

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不赞成张爱萍确定的原海军与解放军“两个跛子合作”建设新海军的方针,认为文化水平低的解放军指战员不可能驾驭舰艇,且其生性矜持,想自己当海军司令。“西湖也怕西施妒”。张爱萍却宽宏大度,既坚持按正确方针建军,又承认林遵的意见有合理性,始终与这位副司令员耐心共事。

“四人帮”倒台后,张爱萍来到斗他最凶的部门,推心置腹地说:“都把心放下来。批过我、斗过我的,我在这里说清楚了,都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好好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欢迎和支持。”“孔子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好理解。不贰过,不仅自己不要犯重复的错误,也包括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P409

许多大科学家都被他这种人格魅力所打动。他对当时是青年科学家的朱光亚说:我不是来听你汇报,我是来向你请教的。他动员人们到大西北去,投身“两弹一星”事业。“一个人来到世上,无非两条路,一是要做官,一是要做事。要做官的,你们就留下,我那里无官可做,要做事的,就跟我走。”“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到处青山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1985年一次会上,张爱萍遇到多日不见的科学家邓稼先,说你瘦了,气色不对,必须马上住院检查。邓还想说什么,张爱萍已经亲自接通解放军总医院领导人的电话,从会场直接送邓去了医院。诊断结果是恶性直肠癌,必须马上手术。那天,身为国务委员、国防部长的张爱萍摒除万机,拄着拐杖,在手术室外,以默默陪伴代替千言万语,饱含着感人肺腑的同事深情,静候了整整5个小时。“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张爱萍说:“我是个革命的幸存者,很多同志在我身边牺牲了,我是为他们活着的。”(P366) 不论在无情打击、踩着朋友往上爬的时期,还是认钱不认人、挤诈着朋友发财的时期,一语“我是为他们活着的”——就像是从天堂上飘下来的话语。他为牺牲的战友、共事的同仁活着,打仗不惧生死,当官不恋权位,管建设不敛私财;他为牺牲的战友、共事的同仁活着,超越了忠于某个人说词的道统文化,仕途经济的功名文化,拉拉扯扯的庸俗文化,金钱美色的陈腐文化;他为牺牲的战友、共事的同仁活着,小到送药、跑户口、挡风波、治恶疾、平冤屈、盖宿舍,大到招惹杀身大祸、推让极品官爵……真可谓沁如及时雨、暖如三春阳。构建和谐社会,须着力改变友善与信义缺失的社会风气,张爱萍待人重情尚义的榜样,无疑如一台有助于提升国民品格的自动扶梯。

五、门神。张爱萍把保卫国家和平发展与领土完整的神圣职责熔铸成了自己的神经,像一头警醒的狮子,守护着祖国的大门。“民富国富,并不等于国强”(P462)。“不仅要研究今天的战争,更要研究明天的战争”(P455)。“今日雕弓满月,敢平寇蹄狼烟”(P419)。不管是实验“两弹一星”、创建海军还是我军首次海陆空联合渡海作战,再现代再尖端的任务,时间再紧迫,他从不畏难,广揽贤才,善聚众智,总能形成前所未有的万众一心、协同攻关的局面;他擅长创新性大局谋划,重科学,重制度,胆大包天,又心细如丝,事事要万无一失,仗仗要指挥靠前,生死功名置之度外,意志如钢似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总是奇迹般无往而不胜。

19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矛头所向,张爱萍首当其冲。他上午应对批斗,下午进指挥室指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他明知,成功了,是“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失败了,就是你“右倾翻案”的罪行。在那样一个非常年代,他只想为国家抢时间获得核大国的入场券,为祖国铸造出核武器的防盗门。“我知道,他们给我的时间不会太多了。我必须抢在他们前面,把卫星在今年打上去。”(P371)他废寝忘食,全心投入,“紧张程度超过战争”,最终迎来了胜利。“你们要杀就杀,要剐就剐,我无所谓了!”(P390)“这个东西,你们叫它杀手锏也好,叫它核王牌也好,我是叫它打狗棍。有了它,任何人就奈何不了我们了。”(P416)世界上有哪一位将军是在如此蒙羞受辱、“要杀要剐”的恶况险境下,为自己祖国指挥了、打赢了一个又一个国防现代化实验战役的?!

张爱萍是英勇善战的常胜将军,但并不好战,他追求的是国家的、也是人类的安全与和平。他是说服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维西,达成中美两军最高层第一份增加互信协议的人,为此,他还曾被人告了黑状。

张爱萍以超常速度实验成功“两弹一星”,超常速度创建海军,超常胆识扑捉到稍纵即逝战机指挥首次陆海空军联合作战获得攻占一江山岛大捷,给国家安全、和平与领土完整带来的后续影响,直至今日,直至久远。

张爱萍可以说是一位护卫祖国无往而不胜的现代门神!虽然他“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既不被称为政治家,也不被称为军事家,但莽莽华夏的蓝天碧海黄土地,永远铭刻着他的功绩,人民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在关涉国家和老百姓命运的最紧要关头,他不止一次泰山压顶也傲然挺立,敲着拐杖,发出的那些罕有的铮铮话语,高山瀚海大江河,依然在久久回荡传播。

君不见,“两弹一星”事业撒出的美丽星星,在天宇留恋地频频探寻引领它们诞生的总指挥;君不见,他西去之日,十里长街又重新出现久违的自发为灵车送行的人群长龙。这是中华民族的良知为它忠诚的儿子所致的最感人的悼词!人民来洒泪相送他们心里的超重量级的好人、子弟兵、政治家、军事家!

张爱萍的这种精神与品格,似乎是魏征、林则徐、岳飞各自高尚精神的组合体,刚毅浩然的军魂个性化的集中突显,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美德结晶

神州大地上,将长期飘荡着张爱萍留下来的梦——“第一,人民有自己发言权,第二,共同富裕。”中国要实现这些梦,就要摒弃拜权主义与拜金主义的严重污染,就要把张爱萍的这种精神、品格、气节和梦想溶入到新一代的国民性中去,更新“人”的观念,创设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制度

有些特别明亮的星,众星已睡去,她仍然继续放射出晶莹的光芒,呼唤与迎扶太阳的冉冉升起。生活和历史给了我们民族这样一个今人难得有、后世却不可无的人物——张爱萍,虽然他晚年洒脱地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但我相信,张爱萍并没有拂衣远去,他还将为自己祖国的“花飞南枝、北岸冰销”,还将为更多个“张爱萍”出现在人间,发挥其宝贵的引领效应。

——2008年春节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