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
![]() |
![]() |
![]() |
![]() |
李善祥虽生长在豪富之家,却受戊戌变法影响很深,青年时代反对旧礼教,力主革新,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女子缠足守寡,主张男女平权,他接受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加入新浙江革命同志会,响应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后,被推选为镇海县民政长。出于对官场习气的厌恶,李善祥弃官远走东北,在锦州创办恒康农场,引进新式农业机械和经营管理,进行大面积垦荒。 二十世纪初,日本人垄断了中国的苹果市场,李善祥费尽心机把日本人种植苹果的技术学到手,1920年在旧辽西省锦县南山创办了“生生果树股份有限公司”,后被称为“生生果园”(今为辽宁省锦州市果树农场),大获成功。使国人吃到了价廉物美的国产优质苹果,开创了中国苹果种植事业,锦州地区也成为中国最早的苹果生产基地。 为在中国普及苹果栽培技术,李善祥在经营果园的同时,于1927年创办了一所半工半读的新型学校——耕余学院,招收贫苦儿童,不收学费,聘请一流师资,奉行陶行知办学路线,贯彻陶氏平民教育思想,妻子儿女和他自己一起从事园艺劳动,并和教师一起为学生上课。学院设初小部、高小部、中专部三部,其中中专部又设教学与研究两部。中专部学生除学普通中学文化课外,着重果树栽培、繁殖、管理、收获等园艺技术的培养。苹果果树园艺技术教材,多由教师们自编。这是锦州最早的一所教学、科技、生产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学校。 已知耕余学院学生有刘振昌、(原前所果树农场场长)、张玉廷(原辽宁省农垦局处长)、佟庆学(原前所果树农场创办人)、兰景惠(原前所果树农场副场长)、太云山(原市属大台山果树农场副场长)王子章(原中国农科院兴城果树研究所负责人)。 |
|
在李善祥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地带动下,锦州地区成为我国当时最著名的苹果产地。日寇入侵东北,李善祥坚拒日伪威逼利诱,设计南返。抗日战争打响,李善祥在家乡积极投入抗日后援工作。他在镇海出资组成救护队,购买药品、器材,聘请医生,召集救护队员,并出资赶制寒衣、军鞋,为抗日部队做了大量后勤工作。李善祥同情中国共产党,子女都先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解放后,李善祥将毕生经营的果园、学院、建筑等财产无偿奉献给国家。 |
![]() |
养蜂为果树传授花粉 |
引进国外新品种苹果 |
耕余学院初小部
1947年5月1日耕余学院短暂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