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百年大事要事
(公元1901----2000)
建国前部分
(1901--1948)
1.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由佟文政(原清朝锦州凌川书院山长即院长)创建锦州市第一所官办中学,名锦州府中学堂,设在锦州旧城东南隅凌川书院,分文科和实科两班,学生仅50余人,学制五年,这是锦州最早的官办中学堂。1912年6月,因省城奉天中学缺额太多,经省提学使司批准,调锦州府中学堂学生并入奉天中学插班肆业,计文科22名,实科学生30人,锦州府中学堂至此停办。
2.1906年7月----8月(农历6月) ,锦县(今锦州) 商务分会在城内南街西二道胡同成立,设总理1人,议董14人,书记1人。宣统年间城内外有商铺1000余户,主要大户有27人。
3.1910年(清宣统二年),田惠(字集堂)在锦县今锦州)城内南街开设惠济大药房,兼行医治疗,不久改为集堂医院,1932年改为田氏医院,有医务人员10余人,这是中国人自已在锦州创办的最早的一家西医医院。
4.1913年(民国2年)1月8日,北京政府发布"划一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改革确立省、道、县官制。奉天省撤销锦州府,改设锦县,县知事由朱佩兰担任。改宁远州为宁远县;改锦西厅为锦西县;改义州为义县;广宁县改为北镇县;镇安县改为黑山县,包括绥中县均属于奉天省辽沈道。
1929年2月,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5.1916年2月, 锦县商埠局主持修筑了自锦县火车站到县城东门外的马路一条,路长1800余米,宽约10几米,由锦州路工事务所所长姚友三承接这一工程,该路称为大马路,后称"老马路",即今天的锦华街,以后逐步发展成为锦州著名的商业区。
6.1916年2月12日,锦县(今锦州) 开辟为商埠。划现解放路以北为商埠区,次月设锦县商埠局。局址在原锦县小亮甲山,今为文化粮店。
7.1916年11月,锦县(今锦州)电灯厂成立。地址在城东关小薛屯马路西北,即今古塔区西民生街锦州电业局俱乐部后院。这个电灯厂是由地方士绅陆继武、徐子聘等人以官僚资本和民商合资形式集股本金"奉小洋"10万元兴办的。总机关定名为锦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设于城内东街,转电处设于城内钟鼓楼(今城内鼓楼东南角的三层灰砖小楼)。发电机容量为75千瓦,
在城内外商埠界装设电灯3000多盏, 动力为230马力。从此,锦州开始有了电灯。
8.1919年夏,《锦县志略》二十四卷脱稿,王文藻修,陆善格、宋显延纂。一、二卷地理,三、四卷建置,五卷职官,六卷经政,七、八卷教育,九卷选举,十卷武备,十一卷财政,十二卷实业,十三卷交通,十四卷宦绩,十五、十六卷人物,十七卷礼俗,十八、十九卷物产,二十卷宗教,二十一卷慈善,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卷艺文。
9.1919年(民国8年) ,张作霖在黑山开办益民矿务局,后改名为奉天矿务局,开始开发八道壕煤矿,
任命阎廷瑞为督办,日产煤250吨。军阀、买办耗尽大量资金,兴建、扩建矿井,挖掘煤源。1921年总产量为3.5万吨。1931年产权划阜新煤矿,列阜新八大矿之一,解放后归锦州市管理。
10.1920年,宁波富商李善祥在锦县南山创办了"生生果树股份有限公司",即后来的"生生果园"。(今果树农场前身)。1927年,李在经营果园的同时,还创办了一所半工半读的新型学校----耕余学院。这个学院,设初小部、高小部、中专部三部、中专部设教学与研究两部。小学的学制、课程设置、教育计划,完全与公立学校相同。中专部,除学普通中学文化课外,着重果树栽培、繁殖、管理、收获等技术的培养。农业技术教材,多由教师们自编。学院有教师10余名,院长张逸。这是锦州最早的一所新型学校,这种教学、科技、生产相结合的方式一直延续到1931年停办。
(未完)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