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骄子——俞开龄
俞鸿沧 俞鸿宇 俞筠言
 
上海新丰洋行创始人之——俞开龄先生,一生活跃在金融事业上,在商界颇有声誉。他也是宁波小港爱国志士李善祥的长婿。
 
任教李家结姻亲     赴美归来创“新丰”

俞开龄,1896年生于江苏镇江丹徒。父亲俞道坤,曾任镇江邮政局局长。母亲黄氏,是当时镇江有名的药材商黄义兴之女。俞氏家谱为“道开鸿基,承天翰德”八字。故父名道坤,子名鸿沧,孙名基立,曾孙名承业。


俞开龄幼年在镇江完成初级学校学业后,即去扬州就读当时教会办的美汉中学。美汉中学是美国卫理公会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在便益门大街的,校长是美籍牧师韩忭明。这一段的学业对他一生影响极大,是他第一次接触西方文明,了解到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当时美汉中学毕业生,可直接升读上海圣约翰大学,俞开龄美汉中学毕业后,就入圣约翰大学修读经济系,1917年毕业。

俞开龄毕业后受聘于花旗银公司(即后来的花旗银行),,由于当时中外交流日益繁多,欧美风气开始风靡一时,国人感到学习西方文化之必要,上海的上层社会学习西文成风。俞开龄就于此时经人介绍到上海金融、实业巨子李咏裳府上,教授其四位子侄祖华、祖恒、祖泰、祖怀及外孙夏功权学习英文。

李咏裳是清末进士李濂水的儿子,也是宁波小港富商李家第三代。他继承了大伯父李听涛在上海的久大沙船号,后曾任四明银行董事长。李家当时还有四家规模甚大的房地产公司,在上海他们曾自辟马路,如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李诵清堂路(今陕西北路北段)等。
就在俞开龄任教李家之时,恰逢李咏裳胞弟,李善祥的长女李采兰,居二伯父詠裳公家。采兰系李善祥元配夫人马氏所出,生于1900年。采兰自幼随父去辽宁锦州,后去北平贝满中学读书,毕业后到上海过继给伯父李咏裳家做女儿。俞开龄此时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李采兰出自名门,生得端庄秀美。李善祥感到俞开龄做事踏实、事业心强,有意招他为婿,于是俞、李两人便有缘千里相会,两家结为姻亲。俞开龄遂于该时接父母来上海,在南市租屋成家。

1923年,是俞开龄的长女出世的第二年,俞开龄在岳父李善祥的资助下,去美国留学,在华尔街学习有价证券业务。他把自己学习财经知识中的认识、体会、意见写成文章,连续在美国的报纸上发表,让当时的证券业巨子SwaneCulbersonFritZ三人所赏识。该时美国的证券业有意来中国开拓业务,他们确认俞开龄是个人才,是可用之人。俞开龄遂应这三人之邀成为其合伙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同来上海开设股票字号,名Swane Culbertson and Fritz,中文名新丰洋行,经营外国股票业务,行址位于外滩沙逊大厦(即现今和平饭店)二楼,面对黄浦江。

当时欧美文化和经济虽已渗入中国,但一般人对外国有价证券的价值及经营,所知尚浅。新丰洋行到了上海,犹如进入无人之境,业务迅速发展,不多时间,便扩展至华北、平津一带,毫无竞争对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说是新丰洋行的黄金时代,也是俞开龄事业的颠峰时代,他在上海金融界有了知名度,也成为国际扶轮社、上海银行公会、沪西俱乐部、留美同学会等各会的会员。并与华洋商界的闻人沙逊、麦边、袁虬初、蔡幕贞等活跃在各种高级社交场合。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攻打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三个月后,上海沦陷。这时的租界已成为“孤岛”,因租界内英美侨民生活、商务照常,所以新丰洋行业务未受影响。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了租界,英、美侨民被关进了集中营,或遣送回国,英美被迫结束在华商务,新丰洋行因此关门歇业。俞开龄遂自行经营经纪行,当时市面萧条,经营非常艰难。这时有一些人上门游说,要俞开龄“出山”为汪伪政权服务。说是凭他在商界的声誉,必大有可为。俞开龄不为所动,他要象岳父李善祥一样,决不苟且事敌。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英美商行又纷纷来中国开展业务,新丰洋行亦回上海恢复业务,但规模大不如前,主要是处理一些以前未了之事。该时上海的经济为国民党官僚资本所操纵,俞开龄无法适应这种经商环境,被他拒绝。只曾短时间在周作民、缪云台的南洋企业公司及业安地产公司工作,直至五十年代中期。

1957年,俞开龄移居香港,加入China trade co.仍从事洋股业务,他擅长商品类股票,在港市声誉颇好,这和他做人坚守“诚信”有关。俞开龄刚做生意时,一商界前辈教导他:“左手做的事,不能让右手知道。”这句话让他谨守终身,所以他在家中从不谈及工作之事,在任何场合都不外泄客户的情况。他还笃信“Don't shave too close”这句西方格言。本意是剃须不可剃得太贴,比喻做生意不可算得太精,一定要留下一些利益给对方,用现在的话来说即为双赢。这二条信条他谨守终生,故而俞开龄在生意场上的人缘、信誉始终很好。生前身后,无论上海香港,都无人讲他有欺骗客户或不负责任之事。
1962年,俞开龄因突发脑溢血在香港去世,终年67岁。
俞开龄自小就受欧美式教育,以后又在美国金融机构工作,还曾去美国华尔街学习业务。一生受美国人的影响不可算少。他对美国人的办事精神、工作态度、制度、效率十分敬佩,做事依照规章,不讲情面。以致他日常生活、待人亦是如此,所以亲友中有些人叫他“外国人”。记得有一次过年时,洋行中有一职员送礼到俞家,被他撞见,他要把礼品扔出去,并要立即将此人辞退,经家人亲友苦苦劝解始罢,这正是他不拉关系、不讲人情得有些呆板。
他对美国经济发达虽是敬仰,但对美国人却痛恨,认为他们狡猾,一切讲钱,不念旧情。例如大家协商一件事,表面上看来,好象你占了便宜,但到后来会发现你吃了亏。新丰洋行刚成立,外国的证券第一次来中国,客户却全是中国人,绝大多数是俞开龄介绍来的。但劳酬却非常不公平,且工作上处处限制,甚至刁难。俞开龄常常受了一肚子气,回到家发脾气。这也是为何二战后,新丰洋行回沪复业,俞开龄不愿再加入的原因之一。
醉心园艺是同道    趋前奉后翁婿情
1932年,岳父李善祥在辽宁被土匪绑架,家人去族人李征五处求救。李征五是宁波小港李家的第四代,同盟会员,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1911年成立的宁波旅沪同乡会首任会长,曾主持上海绢丝公司,又是辈份甚高青帮中人。闻讯后,李征五立即派人去查,结果当时东北已非他力所能及。因此时已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三省已经沦陷。俞开龄却耍起了他的“牛脾气”,认为东三省既为日本所占,日本应对当地治安负责,遂向上海日本领事馆报案,居然被受理。结果日本人派兵去围剿,土匪只得放人。当时日本人之所以如此,也许是想在中国上层社会里收买人心;也可能根本就是蛇鼠一窝,土匪同日本浪人合谋绑架,见吓不倒李善祥,反而弄得连“外国人”也知道了,只好快快放人算了。由这一点也可看到俞开龄做事的作风:有时简直有些“外国式的天真”。
李善祥父亲李濂水曾在清廷户部任职,掌管财赋,与盛宣怀是知交。李善祥小时候,曾随盛宣怀觐见过光绪皇帝。辛亥革命爆发后,李善祥参加了镇海县起义,被推举为镇海县政府首任民政长。后因看不惯袁世凯玩弄权术而愤然辞职,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他携妻子儿女远走关东,在锦县试种水稻获得成功,开办生生果园、万生酱园,在东北影响很大,连沈阳张作霖大帅府用的厨房配料也必到万生酱园购买。抗战时期,60岁的老人还组织救护队、担架队自任队长。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女都踊跃参加抗日活动,其中有五人参加革命,二女儿李幼兰就是张爱萍将军的夫人。采芝、采荷都因参加新四军,曾被关进上饶集中营。
1948年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在锦州战士们不吃果园里的苹果,这段佳话后来在毛主席的讲话中被屡次提到。当地最大的生生果园便是李善祥创办的,他为此感动不已。东北解放后,他将全部家产都捐献给了国家,晚年他是在上海的大女婿俞开龄处度过的。
俞开龄对岳父李善祥非常尊重,两人虽性格有别,但爱好相同;都爱好园艺,时有研讨商量。岳父在东北开办生生果园时,俞开龄经常帮他引进国外良种苹果、新式农具和农药。每次岳父来到沪上,必趋前奉后,“丈人”之声不绝于耳。每次国外归来,必有珍物相赠。有一次,俞开龄从国外带回来一支蜜蜡香烟咬嘴、一件开司米羊毛衫送给岳父。可惜岳父作风随和,并不把这些玩意儿当回事,蜜蜡烟嘴拿了在鞋底上敲灰,开司米羊毛衫穿着在果园中松土,俞开龄也任凭老丈人随意。

李善祥长期住在东北果园,过惯闲云野鹤的生活,不愿过城市的繁华生活。但毕竟年纪老了,抵受不住东北寒冷气候,直到五十年代才移居上海。其夫人邱天相患胰腺癌,至1954年时已到晚期,医院认为治疗已没必要。俞开龄长子鸿沦该时医学院刚毕业,在同仁医院实习,经他向院方商量,在特别病房(供医院同人入住的病房,只有三张床位,设备较好)弄到一张床位。并由医院派救护车去四平路接病人来院,在同仁医院住了不到二星期就去世了。

1955年俞开龄搬入新华路1851号居住,此时再邀李善祥来同住,总算同意,他要求住在楼下的后间,那是供佣人住的房间,俞开龄不允,说让岳父住佣人房间,成何体统,可李善祥坚持说楼上地板滑,怕跌跤。俞开龄终拗不过岳父,只好同意。李善祥一直住到19595月突然气绝,无疾而终。

爱音乐不喜“爵士”    教子女恪守传统

俞开龄与李采兰结婚后生二子三女。长女琴言生于1922年,长子鸿沧1928年,次女松言1932年,次子鸿宇1934年,幼女筠言1937年。


 

长子俞鸿沧曾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52年因院系调整入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后入上海同仁医院五官科。1962年移居香港,入玛丽医院耳鼻喉科。1993年移民加拿大。俞鸿沧颇有乃祖作风,喜爱野外活动,攀岩、狩猎、摄影皆其所好。上一世纪,西藏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他已去过二次。并曾与人全著“藏东风情”一书。次子鸿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幼女俞筠言毕业于上海中西女中,再就读太原工学院,现都已退休。
俞开龄个人生活极有规律,鸡鸣即起,去自家花园莳花弄草,洗漱后穿着整齐进早餐,咖啡、茶、中西点心,餐桌要摆饰齐整。他很讲究礼仪,出外办公或会客,必全套西装革履,还要打领带。重要的场合,大的宴会,更穿著礼服庄重得体。他对子女亦如此要求,表现要有教养,饭桌上要斯文,不可狼吞虎咽,咀嚼不许出声。衣著方面,衬衣下端一定要放在裤子里(该时香港衬还未流行)。领口可以敞开,但若领口扣上,就一定要打上领带。
俞开龄是一基督徒,早在美汉中学读书时就已受过洗礼。但在生活中他倒是真的做到“宗教信仰自由”。他的父母和妻子都是信佛教的,家里也供奉佛像,各种中国节日也有祭祀,只是他不跪拜,一切上供、叩拜、祭酒,全由长子代行,故长子鸿沧对各种礼仪非常熟练。
俞开龄除喜欢园艺外,还喜欢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他年轻时没有条件学音乐,一生视此为遗憾。故希望子女也能学习音乐,籍以陶冶他们的性情。长女琴言学习钢琴时,请了当时上海最好的钢琴老师——俄国人Zacharov教授。其他子女也分别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但俞开龄对西方的爵士乐则痛恨至极。他认为爵士乐登不了大雅之堂。孩子们有时要听一张爵士乐唱片,得东躲西藏,趁他不在时才偷偷欣赏,若让他发现,定被销毁,乐谱也要被撕掉。因此亲戚中有人戏称他为“前世纪人”。

俞开龄尊老爱幼给子女做出榜样,在他少年智识刚开之时,就读扬州美汉中学时的一段年月,接触到西方文化,学会了处世为人之道;为人要正直,不可欺诈,不贪非份之财,不做违心之事。对美汉中学校长韩牧师,感情犹深,几情同父子。韩牧师晚年患病,来上海就医,住于西郊罗别根路(现今天山路)的一间疗养院内,由俞开龄一手照应,直至去世,极尽师生之义。后韩师母也移居上海,住在静安公寓(现华山路静安宾馆)。俞开龄时去看望她,照顾她生活起居,直至回美。1962年俞开龄在香港去世,第二年仍有昔日美汉中学的老师来香港找他,由其子女家属接待。可见其师生情谊之深。

俞开龄生于晚清,成长于民国,经历日伪时期,战后国民党统治,再是新中国,五种不同社会,都能清白做人。家中虽时有达官贵人来访,俞开龄同他们只是交往而已,从不依仗他们谋取利益,所以俞开龄去世多年,仍有人赞誉他的为人,正直、有原则、不趋炎附势,这些也是他终生信守的为人之本。

巅峰时期造别墅    大花园里聚嘉宾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俞开龄在虹桥路中山西路口购进14亩土地,兴建了一座花园别墅,就是如今的美华村1号。

住在美华村的那段日子,是俞开龄事业的全盛时期,家里也格外热闹。家中请有中西厨师,那时几乎每个星期天都有不少亲朋好友来美华村做客,有时就在大花园里摆开炉灶,拉起太阳伞就餐。宋子良、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筱嘉及京剧大师梅兰芳等,都曾是俞家的座上客。据俞筠言回亿,有一年初秋季节,梅兰芳身着西装来美华村俞家赴会,他同父亲一起站在阳台上欣赏南面大花园的景色,举止谈吐,端庄儒雅,确有大师凤范。援华美国空军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及夫人陈香梅女士,于19471221结婚时,就住在美华村5号,同俞家时有往来,夫妇俩到俞家聊天都用英语,小孩子无法听懂。孙科如夫人蓝妮有时也会来到余家的大花园里,同俞开龄切磋花经。
1955年,俞氏将美华村1号房屋出卖,另买下新华路1851号某造纸厂老板俞志清的一幢花园洋房,住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出售给安徽省驻沪办事处。
俞鸿沧先生自小在美华村长大,前几年还曾带着儿孙来美华村忆旧,只见大草坪依然绿茵茵一片,房屋周围以前种植的黄杨,还有松树、竹林、梅花等,风景依旧,只是缺少打理,荒芜了。回想起兄弟姊妹在花园里玩耍、嬉戏,在大厅里举行宴会、听音乐的情景,俞鸿沧不胜感慨。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虹桥路美华村成为反映老上海生活的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基地,如《火凤凰》、《半生缘》、《凶宅幽灵》等都是在那里拍摄的,美华村l号还曾作为《表妹吉祥》、《上海沧桑》、《董竹君》等影视片的场景地。
(俞鸿沧 俞鸿宇 俞筠言系俞开龄之子女)
附藏东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