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港李家,触摸祖先脉搏
李龙江
2009-11-29
童年时,就常听爷爷和爸爸他们说起,我们的祖先在镇海小港李家。还说小港李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有很大的祠堂,很多年前也曾派人到定海来续过家谱,似乎我爷爷的名字还可能在族谱里找到。传说我家先祖是在清康熙时从小港迁居定海南门外。经若干代传承,李家在南门外自成一族,均沿河而居。李家的宗祠建在南珍桥下,族长公公李高才,是我爷爷,人称“卖糖公公”。我应是“光”字辈的,1971年18岁时离开舟山定海,去长兴当时的浙江兵团当矿工,1978年调回镇海搞建设,在省属一家企业集团做管理工作,也算有缘回到李家发源地。李家祖居原址就现在的小港蛟山公园的位置,依偎小浃江又挨着港口。据传祖居的房子好大,房间多得数不过来。抗战时期日本鬼子飞机来袭,把所有的房子夷为平地。李家人纷纷迁出。
这个星期日,刚好集团公司党代会在小港戚家山宾馆召开,趁会议休息时,就带着夫人到近在咫尺的小港蛟山公园去寻祖,公园存有别具一格两座相连的为纪念李氏先祖乾、坤二房而建的“乾坤亭”,该亭建于1996年4月,由李氏家族后人出资,李家后人、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家李名信设计建造,小港李家女婿张爱萍将军题写匾额。今年10月 在蛟山公园内又新建了一座风格古朴的“养正亭”,亭内立有“李母张太夫人墓表”和“荣禄大夫李梅堂墓志铭”,前者是去年底镇海区在文物普查时所发现的,后者是当地一位居民的收藏品,这都是李氏家族中遗留下来的最为珍贵的纪念物。“养正亭”三字是张爱萍将军的夫人、李家后人李又兰题写的。我驻足观摩,抚摸亭柱,仿佛触摸到祖先的脉搏。这又使我想起“文革”期间,我家祠堂被毁,家谱化作了灰尘。没有了家谱,老爸经常念叨家谱的事,唯恐子孙忘记老祖宗。晚年的他,凭记忆只记得“高厚光明、维汝贤士”这八个字,这次刚好在小港李家寻祖,何不把家谱排行给续齐,于是我把“乾坤亭”碑后所书的家谱给抄录下来:“百千 万亿,元亨利贞,孝友伯仲,庆恺存诚,崇恭安定,修睦和恒,慈仁敬肃,高厚光明,维汝贤士,为守有常,立身道德,经世文章,传家学久,受国恩长,子孙克 绍,以其永昌。”好让李家后人传承有序,不断根脉。
可以说小港李家在“宁波帮”诸多家族中是发迹最早、财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家族之一。有着“近代中国实业缩影”的美誉。早在上海开埠前的1820年前 后,15岁的李也亭从小港到上海淘金。经过20余年的拼博与苦心经营,李氏建立起包括航运、钱庄在内的庞大家业。进入20世纪前后,小港李家在上海的事业如日中天。李家第三代更是人才辈出,强手如林,其中又以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李云书、旅沪宁波同乡会会长的李征五及李薇庄三兄弟最为出色。他们除经营祖传家业外,还广泛投资新兴事业,如垦殖、轮船、银行、保险、丝织等,使李家成为名震沪上的工商大家族。在李家第三代中,李善祥(1880~1954)受抗日救亡运动影响,其子女大多投奔共产党,次女李又兰是张爱萍将军的夫人。李家第四代有多人涉足艺术领域,著名画家张大千与李家关系非同寻常,其中与张大千情同兄妹的李秋君(1899~1971)艺术成就享誉民国画坛。目前,李氏家族已经繁衍到第八代,除居住在祖国各地外,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海外,英才辈出。另外,李氏家族中有非凡成就和贡献的女性也不在少数,如画家李爱维;受到美国总统接见的李维敏、李维安;与江泽民比手大小的小小钢琴家李佳等等,这都是光宗耀祖的事。
乾坤亭
养正亭
李母张太夫人墓表
荣禄大夫李梅堂墓志铭
养正义庄记
王国维为李太夫人题诗
养正亭楹联
养正亭楹联
乾坤亭正碑
李家族谱排行
我在乾坤亭留影
我在养正亭留影
我与夫人在养正亭留影
小港李家故地现为蛟山公园
养正亭全貌
李家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