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沪甬的“小港李家”
李 瑊
小港是隶属镇海的一个镇,昔名崇邱。“小港李家”是享誉沪甬的著名商业金融家族。李氏第26世祖李敬明生有二子,长子承辅,次子承久,为近代小港李氏之祖。李也亭(承久)于1822年即来上海当学徒,他以沙船业起家,而后投资钱庄业,接着转营房地产业、垦殖业,亦致力于新式银行业和近代民族工商业。李氏家族代有杰人,俊才辈出。
商业世家
李也亭(1807-1868),名承久,出生于镇海小港。15岁时,他来到上海,在南市曹德大糟行当学徒,后经人推荐上沙船做工。船工清苦,按例允许带运私货。几度贩销,渐有余资。数年后,李也亭独资开设了久大沙船号,继之又买进了沿黄浦江的一个码头,称久大码头。久大沙船号最盛时曾拥有沙船10余只,往来南北洋运送货物,主要以沙船为清廷运粮,李也亭因此成为上海滩有名的沙船主。以后其孙李云书创办了天余沙船号,自备大小沙船号数十只,后又投资大达轮船公司。
沙船出海时,在上海买进大量土布,运往北方销售,运回油。豆等货物。为此必须向钱庄借人大宗款项,以便进货,回航后将回头货销完后,清偿钱庄欠款。李也亭通过同乡赵朴斋担保,得到钱庄放款,后来李、赵合作,在上海陆续开设慎余、崇余、立余三家钱庄。至1911年,李家在上海开设的钱庄还有同余、会余。恒兴、仑余等,被公认为上海钱业巨擘之一。
李也亭热心公益,其本人及子侄在上海、宁波等地输饷赈灾、浚河、铺路及捐助其他公益事业,前后达数十万金。子梅塘与众兄弟等合资建养正义庄。以后,其子侄在沪、甫等地涉足工商。航运业,使“小港李家”成为上海有名的金融工商业家族集团。
李也亭兄长李弼安一直居镇海操持家务,称乾房,李也享一支称坤房,在上海经商,其家小仍住镇海,由兄长经管家用。李也亭于1868年去世后,将所有财产一分为二,半归其兄,崇余钱庄归乾房,慎余钱庄归坤房,立余钱庄二房共有。
李也亭只有独子梅塘。而李弼安(名承辅)长子李听涛在1868年李也亭去世后,继任久大沙船号经理。李听涛16岁即到上海久大沙船号协助李也亭经营。他跟随也亭多年,深受叔父赏识。李氏家族有个特点,即不一定是嫡子继承,而往往倾向于在侄辈中挑选有才能者,也在亲戚、同乡中提拔后起之秀,而不计较其出身如何,如俞佐廷是李家的表亲,曾在上海多家钱庄担任经理,就是因其才能从学徒提拔上来的。根据‘能者多劳”的原则,李也亭弥留之际,特别嘱咐众人,日后凡是沙船行中诸事,全归听涛调度,故而李听涛实际上继承了李也亭的全部事业。
李也亭的独子李梅堂继承父业,与堂兄李听涛共同掌管李家的事业。其夫人张氏(1843-1918)酬接周全,乐善好施,为乡人所敬重。她还十分重视教育,曾花费10万金创办学校,曾言:“兵家法家,言皆不足。应学农、工、商、矿、理、化、医诸科,以此可利国济人。”她的7个儿子均是清末民初沪甬两地的社会名流。其子孙辈学有所成者颇众。
李听涛之后,其侄儿李詠裳出任久大沙船号经理,这又是李家传侄不传子的一例。李詠裳(1871-1953)又名厚垣,是李廉水(听涛之弟)的次子,他17岁开始就在上海自家开设的钱庄学生意。接手李家家业后,还开设上海新记公司,投资上海会余、渭源。敦余。恒巽,杭州益源,宁波彝泰、彝生、天益、元益等钱庄。此外,李詠裳还投资于新式银行,曾担任四明银行。中华劝工银行董事,恒利银行董事长。1953年李泳裳以83岁高龄寿终沪寓。李梅堂之子李屑青、李如山也分别于1903、1906年在上海开设同余钱庄、仑余钱庄。
李詠裳的胞弟李善祥(厚坊,1880-1958)少年时在李氏设在上海的慎余钱庄学业。辛亥革命镇海光复后被推为镇海县民事长。民国初年痛恶当时官场的腐败风气,辞职到辽宁省锦县任职于天一垦务公司。1915年又在当地组建恒康农场,研究科学务农。1923年在锦州庙沟创办生生果园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苹果良种,培育出誉满全国的“红元帅”等苹果。1928年又创立了耕余学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果园受摧残,学院解散。1937年抗战爆发,李善样回到家乡,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工作,自己出资组织救护队(包括担架队),并亲任队长,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被击伤的军民。在他的鼓励下,次女幼兰(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夫人)、次子志光(祖宁)皆于1938年参加了新四军,长子光言(祖平)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时于194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三女采芝(锦)、四女采荷(艺)后来也参加了新四军。1940年浙东大旱,他被推举为镇海县粮食调剂委员会主任。动员大家平祟余粮,自己也带头解囊。日军占领镇海后,他只得辗转流亡到昆明、重庆等地。抗战胜利后,继续回锦州生生果园重振垦殖旧业。1948年锦州解放,他坚持将果园献交人民政府。
各业并举
李家在此期间的另一发展是开始投资沪上房地产。他们成立了天、地、元、黄4家地产公司,大量收购地产,大建房屋。其中天丰公司购人原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一带地产,元丰公司购人杨树浦平凉路一带地产。地丰公司购人西区越界筑路前原为徐雨之的地基,后由李家自辟马路,名之“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今陕西北路的一部分也是李家开辟的,时称“李诵清堂路”。“李诵清堂”是李氏坤房在镇海小港的堂号,当时由黄丰公司购人原戈登路(今江宁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西摩路(今陕西北路)、新问路、武定路一带地产,约60亩,于1915年在新闸路相近的槟榔路(今安远路)至劳勃生路(今长寿路)间自筑了李诵清堂路。
李氏坤房李梅堂7个儿子中,李云书、李徽五、李薇庄都是上海工商界颇具声望的人物。他们除经营祖业钱庄业,还投资于新兴事业,包括垦殖。轮船。保险等业,使李氏家族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时期。李厚佑(1867-1935)字云书,是李氏乾坤两房的老大,因此当时沪上商界称其为“李家阿大”。他少年时在祖父开办的慎余钱庄学业。1897年与人创设东方轮船公司。1902年在锦州创办天一垦务公司,1914年还与黑龙江省督军朱庆澜合作创办三大公司,在呼玛县开垦荒地数十万亩。后来还在家乡镇海兴办永裕垦牧公司。
李云书又在上海创办陇西劝业场,同时于1905与张謇、汤寿潜等人组建了沪上第一家民办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还投资兴办上海绢丝公司、海州赣丰饼油公司华通水火保险公司等企业。1906年李云书担任了上海商务总会第三任总理,次年任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总董,其间又任预备立宪公会董事,同时兼任交通银行督办。又一度担任中华银行董事,投资信用、劝业、民新等银行,武汉既济水电公司、汉冶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业社等企业和大达、宁绍、三北等轮船公司。辛亥革命时期,李氏兄弟都有所作为。李云书、李征五及李薇庄(厚祁)在辛亥革命前就参加同盟会。上海光复后,李云书则担任在沪上成立的总兵站总监,为江浙联军进攻南京运输武器,支援前线。
“小港李家”与上海另一个著名的宁波籍商业家族集团“镇海方家”是姻亲,李云书的妹妹银娥嫁与方家方选青,方选青之子方液仙独力筹设的中国化学工业社,是上海化妆品业之滥觞。但创办之初,因缺乏资金,举步维艰,濒临破产,幸赖母亲李氏拿出私蓄,舅父李云书也于1915年投资1.5万元,才使中国化学工业社渡过难关,后发展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大型企业,该厂生产的“三星牌”系列产品是著名的国货名品。后方液仙因爱国行为引起日本人的仇视,惨遭日伪杀害。以后,由其表兄李祖范接任中化社总经理。
李祖范是梅堂次子厚祉(玉麟)之子,少年时有“神童”之誉。毕业于清华大学,继之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归国后曾任汉冶萍钢铁厂工程师、上海中易信托公司经理、上海中华烟草公司经理、上海六合贸易公司经理及上海招商局董事会秘书长等职。1930年起长期担任中国化学工业社经理,将西方的经营管理方法引人中化社,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李祖范自己还创办了华元化工厂,由其侄李名岳担任经理。李祖范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上海市第六届工商联执委、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
李梅堂的四子李厚祁(1873-1913),字薇庄。援例捐官,以知府衔分发江苏,历任警察局提调、糖捐丝捐局督办、裕苏官钱局总办、浦江缉私统领等职。曾是预备立宪公会的会员。1908年前后加人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为民军筹集军饷10万金,任闸北民政总局自治公所总长。次年,因积劳成疾而辞职。不久病故,年仅41岁。
李梅堂的五子李厚禧(1875-1933),字徵五,早年负责李氏坤房投资的上海绢丝公司。李徵五曾与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相过从,辛亥革命前即参加同盟会,是陈其美在上海的主要助手之一。1909年他为联络华侨集款支持革命军,赴南洋筹办华商银行。辛亥上海起义中,江南制造局久攻不下,李徵五募兵5000,亲任光复军统领,与各路起义军汇集龙华,再次进攻,终于成功。后与“镇海方家”的方樵苓发起的军事募捐团合并,组成“中华民军协济会”,上海光复后,他曾任市政厅长。《旧上海的帮会》一书中记载袁寒云曾说过:“辛亥年上海起义时,我们青、洪两帮都有贡献,青帮是李徵五,洪帮是徐朗西”,因此后世有人称李徵五为“上海滩最早的大亨”。李徵五还曾在宁波旅沪同乡会中任职,又于1923-1927年担任同乡会理事长。1923年还接办《上海商报》,任总经理。
人才辈出
李家第四代“祖”字辈共72人,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如李云书之子李祖贤(1894-198l)毕业于美国纽约兰思琴学院。归国后创办六合工程公司,先后承建上海江海关大楼、上海图书馆、南京故宫博物馆、中央研究院以及武汉大学图书馆等一批当时著名建筑。李如山之子李祖恩早年就读英国伦敦大学。归国后,任邮传部主事。北伐后南返,任上海天厨味精厂常务董事等职。
李祖恩(1890-1937),李梅堂三子厚棋(如山)的长子,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归国后任邮传部主事。以后曾历任财政部库藏司司长、印制局长、币制局参事。上海天利氮气厂董事长。天原化工厂董事。天厨味精厂经理等职。特别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时人称为“小财神”,其在金融界地位可见一斑。
李祖夔(1894-1949)是李梅堂四子厚祁(薇庄)之子,幼年时随父亲寓居上海。辛亥时期从叔徵五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直奉战争时,奉孙中山之命,在驱逐军阀齐燮元之战中出了大力,得中山先生当面嘉许并合影留念。次年2月出任上海县知事兼沪海道尹。北伐后弃政从商。生平好收藏文物字画。上海沦陷时,有日本商人劝他将其藏品献媚日方,被他严词拒绝。1947年加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为民建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竭尽心力。
李祖韩也是薇庄之子,曾任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买办多年,又在他的表兄弟方液仙所创办的中国化学工业社担任董事长之职。他自幼酷爱丹青,与张大千因属同好而论交,其妹李秋君由此得以结识张大千,成为张大千的至交。
李秋君(1899-1973),名祖云,别署欧湘馆主、欧湘馆女。1912年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子中学。初从长兄习书作画,后师从女画家吴淑娟。与张大千相识后,常论书议画,切磋琢磨,秋君视之为良师益友。1948年,李、张同届五秩,请人刻治集二人之名的“百岁千秋”印一方,传为艺坛佳话。李秋君于1933年在上海创设书画会,何香凝、经普椿等人均是该会画友。抗战时期发起组织灾童教养所。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妇联执委及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委员等职。
李祖永(1903-1959)是梅堂七子李厚祚(屑青)的长子。早年留学美国阿姆赫斯特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后出任其父创办的大业印刷公司厂长。大业公司因承印中央银行钞票,大获其利,李祖永于是在沪上购置地产,并创办了永业地产公司。日本一投降,李祖永便去香港,在浅水湾办了永华影业公司,拍摄了《清宫秘史》等影片。
李詠裳的儿子祖华、祖恒、祖泰,30年代转营工业,创办新华薄荷厂,所产白熊牌薄荷脑问世后,日货遂告绝迹,白熊牌薄荷脑也成为著名的国货名品。
李家的第五代“名”字辈,乾、坤两房共有 110余人,有部分人寓居海外及港澳台地区,遍及美、德、日、瑞士、加拿大等国。他们中有许多人在各个领域成绩卓著。其中有美国杰出的舞台美术设计大师李名党,他的名字被列人美国的《名人词典》,还有在美国建筑界有“小贝聿铭”之誉的著名建筑师李名仪,以及著名钢琴演奏家李名强,美国脑外科医生李名弘等。
1996年4月,在李氏家族故乡镇海小港,由李氏后裔、旅美建筑设计师李名信及兄弟、侄子共同设计,张爱萍将军题写匾额的“乾坤亭”落成。“乾坤亭”由两座小亭组成,并肩而立于小港蛟山公园。
主要参考文献
(l)《宁波帮企业家的崛起》(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39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2)《小港镇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
(3)《镇海县志》中华书局1994年。
(4)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5)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
原载李瑊等主编《创业上海滩》,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