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华人增光的曼哈顿建筑师李名仪

艺舟,陈浜

  纽约李名仪/廷立勒建筑事务所的主人李名仪先生,今年58岁了。他比贝聿铭先生、梁思成先生,整整年轻一辈、人们认为,在贝聿铭先生之外,他可能是美籍华人建筑师中迄今最有实际成就的一位了。三十年来,李先生为曼哈顿设计的IBM大厦、列克辛顿599号大厦以及亚洲协会等等,光彩出众。他在美国其他地方和亚、澳设计的联邦司法大楼、达拉斯艺术博物馆、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几十个建筑,也获得了许多的奖项和赞誉。

从“小伙计”到事务所主人

  1959年,李名仪于美国恩姆赫斯特学院美术系毕业之后,他又“半路出家”,改行到耶鲁大学学习建筑,1963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学校。随即,他受雇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威廉·安特卡夫建筑事务所,从最低职的设计师做起,是个“小伙计”。

  1967年,三十而立的李名仪到纽约求职,有三家建筑事务所同意录用他,他最后选择了实力雄厚的巴恩斯建筑事务所。

  巴恩斯事务所主人巴恩斯先生(MrEdward Larrabee Barnes),与贝聿铭及著名的菲立普·约翰逊先生(Mr.Philip Joson)齐名。他们是哈佛大学同学,都师从现代派建筑宗师 格罗皮乌斯,也同为现代派建筑的第二代领袖人物。

  进了巴恩斯事务所以后,巴恩斯先生这才真正看见了李名仪的才干和为人,对他日益器重和关照,长幼两代,配合默契。上班一年出头,巴恩斯就破格提升李名仪为助理,还把他谢绝的工资增加款存了起来,多年以后资助他购买房屋。巴恩斯如此知遇,李名仪深感幸运。他敬重巴恩斯先生,在事务所里尽心尽力,一干到底.再也没有另换地方。

  但如何设计项目,巴恩斯先生对李名仪一概不管也不帮,只抓最后审批。因此,业务上从萌生思路起,一切全靠李名仪自己摸索和努力。

  1967年,李名仪上班不久,美国著名的从叫卖圣诞卡起家的大礼品卡公司——霍尔马克公司(Hallmark),委托巴恩斯事务所设计它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皇冠中心”办公楼群。李名仪面对第一个大型楼群设计,他以为巴恩斯先生会有所指教,却未料到自始至终什么也没说。只在设计完成了,准备由巴恩斯先生亲自向业主陈述的时候,他才交待李名仪,可以用妇女的裙边材料做设计模型的假树。他真是莫名其妙,只好进出纽约市大商店的妇女用品部去找合适的裙边用料,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李名仪设计的这幢不高的办公楼,环绕着一处喷泉,散建在斜城上,彼此独立又分层连为一体,业主十分满意。因此,若干年后,霍尔马克公司又请李名仪规划了这个中心的总体。

  正是凭借他三十年如一日的个人钻研和埋头工作,李名仪的职务,才步步上升,从最初的设计师,到助理,到主设计师。1980年,事务所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授予的“最佳建筑设计企业”的荣誉。这是极为难得的大奖。名望所关,巴恩斯十分高兴。第二年;他提升李名仪和另二人为事务所的合伙人。1987年,李名仪便成了巴恩斯的平等合伙人,事务所的全名也改称“巴恩斯/李名仪建筑事务所”,位居全纽约市一、二千家建筑事务所中的前十名。19936月,巴恩斯先生高龄退休。李名仪完全继承了他的事业和班底,成为新一代事务所——李名仪/廷丘勒建筑事务所的所有者。事务所联系了一批土木、机械和水电设计企业,同时进行着十来个大小项目的建筑设计,忙碌而高效率。为华人增光的建筑

  三十年来,不管李名仪自己如何挑剔,他完成的40多个建筑,事实上象是一颗颗珍珠,撒到了美国和亚、澳各地。他为华人增光的建筑何其之多!但这里只能略述几例代表性的。

  IBM大厦是一幢超高层建筑。从纽约中央公园的大草坪上可以看见这座深绿色、9万多平方米面积、43层高的大厦,屹立于巍巍楼群之中。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作为世界信息产业的霸主,中国人熟知其名。但它的纽约总部大厦是华人李名仪设计的,知道者恐不多了。

  如何巧妙和艺术地处理公司商务和公众过往的矛盾一,是李名仪设计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几经研究,他和巴恩斯把IBM总部建筑分成了两部分:大厦主体和公共竹园。主体占场地东北部不及一半,平地高楼把办公区送到了天上。东北朝街的大门内四,行人可以穿行到楼后。内厅通往的地下层间为科学艺术展廊,也向公众开放。楼后的一多半场地盖起了闻名纽约的“IBM竹园”,竹园也是公共通道,用纲架和玻璃围成了室内庭院,高大宽敞,充满文化气息,园内有长椅、矮桌、短凳,以及11丛青绿挺秀的茂竹和若干盆错落有致的花草。园内老老少少,静坐、进餐、闲谈、读写,进进出出,互不相扰。竹园主门外有五边形石雕,平躺在稍大的水池之中、别有意境。

  建成的IBM大厦成了一个引人驻足的去处,竹园是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它用一角的素雅与宁静,多少冲谈了一点世俗和繁忙。大厦受到了广泛的注意,被赞为80年代高层建筑中的名作。1984年,纽约州建筑师协会和纽约城市俱乐部,分别把不超过10个名额的“优秀设计奖”颁给了这幢建筑。

  李名仪先生于1985年设计的纽约列克辛顿大道599号商用大厦,难得是他表示比较满意的一个建筑。他为599号设计了分层切角的造型和绿色幕墙的外表,表现了对已有建筑的尊重,又突显出自己的异彩。599号的底部是五面形状,然后在不同层高、不同方向,比照周围楼房分别减少一角。最上部是三面形的楼顶,昂首在蓝天白云之下。这种造型,上下变化,四处都能见到斜位矗立的立面,新颖醒目,独具魅力。而且,因为切角恰到好处,还缓解了楼群之间的拥挤,提供了采光的便利。大楼不仅没有减少使用面积,反而提高了出租率。

  浅绿色玻璃和铝板做成了幕墙墙面,使这座47层高的大楼看似大型碧玉雕塑。10万平方米的599号大厦,为城中楼群增添了新的景观。行人来到列克辛顿大道的这一段,都不免要流连小憩,欣赏这稍觉宽余的悦目街景。权威刊物《建筑纪要》刊载图文,称赞599号大厦“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既独具个性,又融合四邻,“卓绝不凡”。

  1990年,李名仪在招标中取胜,首都华盛顿特区主持政府基建的国会山总建筑师怀传先生,采用了他的联邦司法大楼设计。

  司法大楼的位置在国会山北麓。1902年,建筑师坦尼尔·勃纳为北麓规划了三幢建筑,他完成了其二,一幢是花岗岩建造的联合车站,另一幢是如同车站西翼的联邦邮政总局。宏伟的大厅,穹顶的门廓,耸立的圆柱、以及外墙上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和檐线,使二者成为一对古典美的建筑。它们的前面是立有哥伦布像的广场。可惜.还有一幢建筑勃纳未及建成,因而车站东侧80年来一直空荡荡的。现在司法大楼要弥补这一遗憾。

  司法大楼设计承袭传统又反映时代,做到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大楼鸟瞰仿照邮政总局,呈“C”形,开口即正门也面对广场。楼高看齐车站,象是它的东翼。整个楼体外墙,用颜色、质感同车站一样的花岗岩片材包饰。正门和顺东展开的大楼立面,也模仿车站的外形美,但要简练朴素得多。大楼的侧背立面则比较接近现代风格,目的是方便往后的建筑接续。

  正门和中庭,李名仪做了精心安排。他没用政府建筑常用的高台重门,而是门里门外一样平,用了与楼等高的八块大玻璃做门扇。门里的楼心位置恰好成一个玻璃中庭,高大宽敞。明亮的阳光照进中庭,里面又是几丛修竹。公众从门外可以直见楼里,缩短了同它的心理距离。

  这幢被美誉为“联邦风格”的大楼于1992年落成。1994年,它获得了美国建筑合同商协会的“优秀建筑奖”。

  达拉斯艺术博物馆,占地5英亩。选址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高楼林立的闹市边沿。楼体平展,正门上高高凸起一个筒形拱顶。大块石灰岩砌筑的外墙,砌线深楔。一片洁白。人们到此,顿感尘寰远去。李名仪用这简炼的色、线、形表现了他对巴恩斯先生建筑艺术的尊敬。

  巴恩斯对设计的唯一提示,是要便利出入。因为达拉斯艺术博物馆要向大量公众开放,。公众在李名仪心目中位置很重,自来是他设计中的主旨之一。因此,他为博物馆安排了三个出入口,一条室内主道连贯它们,通向馆内各处。各处的展览和活动可统可分,固定的藏品分三层展出,其布置相互衔接又各成系统。观众可以顺序参观,也可自行选看。地面层的画廊外,有一方天井,里面紫藤临池,分外清幽。馆的一角,辟为露天花园,展出各种雕塑。

  馆内空间,李名仪的设计。可说曲折连续如流水,封闭又不隔绝外界。大自然的景致,不时被借入室内,调节情趣、天光也加调度,或从高处的小窗射下,或经敞亮的边门涌入,增加了空间流程的变幻和魅力。人们在馆内参观展览,宽余从容。一位建筑专家说:“如同在一条宁静的河道上航行”。

  达拉斯艺术博物馆在李名仪先生的创作生涯中地位很高。1984年建成后,深受欢迎。公众誉之为“楼房森林中的宁静绿洲”。专家评价它,是美国近二十年建造的许多幢美术博物馆中较成功的作品之一。纽约州建筑师协会和石材建筑研究会先后授予“优秀设计奖”。事过十年,巴黎的专刊还在著文赞许。情系神州,为中国筹建大厦

  李名仪先生祖籍宁波,1937年出生上海,1976年入籍美国。因为父亲在香港办实业,幼年的他在港读书,打下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58岁的他,有50年生活在西方。他夫人是位英国女士,两人在华盛顿特区工作时结成了姻缘。两个孩子现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一家人寓居长岛,生活幸福。

  但他仍眷恋着中国、他的心愿之一,是为中国广建大厦,用他的说法:“为中国盖大楼”。他设计中屡有竹丛出现,或许是有意表达他的乡思,也或许是他无意流露出潜在的传统。

  李名仪先生近年来曾多次回国开展业务,投标上海、广州的建筑设计。散居各地的李姓族人,在祖居宁波的小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兴建一座纪念亭——乾坤亭,由李名仪的二兄李名信先生主持,以李名仪为主同李名觉先生(李名仪的堂兄,美国著名舞台设计大师)一道,共同设计。预计今后逢年过节,海外亲朋或可齐集这座张爱萍将军题名的小亭上,瞻拜先祖,观览河景。

  可以预期,随着李名仪先生和故土联系的逐步增进,他为故国效力的心愿一定会逐渐实现。他设计的大小建筑一定会在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定会象诗圣杜甫梦想的那样,“大庇天下”,万众欢颜!

  (原载《炎黄春秋》 责任编辑 舒元璋 凌辰)

Shenzhen Citizen's Center

深圳市民中心

深圳市民中心位于深圳市中心医规划的中轴线上,北倚莲花山,南临广场绿地和深南大道。该建筑面积209900平方米。由李名仪/丘廷勒建筑事务所的李名仪设计,其建筑如大鹏展翅。形象独特新颖。气魄宏大、低缓舒展的屋顶设计体现出向公众开放的亲切气氛;大面积的不锈钢拉索点支撑玻璃幕墙和新形拉索结构玻璃采光天棚使该建筑具有浓郁的现代科技特征,象征深洲市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币中的腾飞和发展,是深训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深圳招商银行大厦

深圳招商银行大厦位于深圳市深南路北侧,是集金融、贸易、办公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110000m2,地上54层,地下3层。楼高234m,顶层为直升飞机停机坪。该建筑为钢-混凝土结构,内设局部不落地的十字型核心筒,在7层处有巨型钢桁架转换,以支托上部47层荷载。本工程方案由美国李名仪/ 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完成,2001年9月竣工。

深圳联想大厦

深圳联想大厦是一栋智能化生态办公大楼。本大楼建筑方案及景观由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事务所设计,李名仪先生在本项目中引入绿色生态办公环境和开放公共环境的设计观念,采用"模块"式的设计方法,使建筑主体与建筑物西侧的城市花园、北侧30m城市绿化带、屋顶花园、东侧花园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生态办公环境。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

宁波小港乾坤亭

宁波小港乾坤亭的位置在河边,部分伸入水面之上,不仅可收纳凉风、观赏河景,而且象征了海内外李氏家族的手足之情。两个方亭,在平面上交叉设置,坐在亭内,眼前的住于既像有序,又似无序,丰富了内部观感,象征了李氏乾坤二房的亲族关系。金字塔式的亭顶,既提示了中国传统的攒尖顶,又有一些“洋”味,耐人寻味。特别值得赞赏的是亭顶的细部设计,巧妙地发挥了预制混凝土梁的构造特征,对阳光起了过滤和切割的作用、产生了光影交错的格栅效应,是本设计的一大成功,也是对传统亭子的一个突破。至于亭子的材料和色彩选择,也都考虑了财力物力的可能性,恰如其分地显示了其个性,收到了“超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