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角儿”进“天蟾”
天蟾舞台,位于四马路(今福州路)701号。
说起天蟾舞台,不论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知道它位于四马路,云南南路转弯角处的一处专门演出京剧的剧场。自正式建成开演至今,它已有76年历史,是一处名闻海内外的京剧界生、旦、净、末、丑角儿的龙腾凤翔之地,在老上海素有“京角儿不进天蟾不能成名”之坐山扛鼎之声威。
上海自开阜以来,租界内的娱乐日益看好。其中,仍以国剧京剧为最盛。于是一班茶园(上海京剧最早的演出场所),如丹桂、金桂轩、山凤园、久乐园等,纷纷延请京班京角儿来上海献演。在光绪辛卯(1892年)时,以“戏园四金刚”的天仙、丹桂、留春、咏霓,为沪上系园之最。以及后来小东门的新午台,四马路的丹桂第一台的崛起,令沪上戏园龙凤呈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天蟾舞台初用名“大新舞台”,原系海上富商、闻人李徵五出资建造,于1926年2月6日下午二时举行了开幕典礼,《申报》报道了这一盛况。届时,沪上政、商、学、报界来宾4000余人到场祝贺。济济一堂,盛极一时。是晚,打炮戏是李吉瑞的《刺八杰》、刘永奎的《威震草桥》,以及王云芳、孟春帆、赵鸿林、高秋颦、赵文连、王少芳等人的拿手好戏。开台的一场戏堪称热闹、多彩,为沪上京剧一时之大观。
大新舞台自开演后,不久就的到了南北名角儿的响应。黄玉麟(绿牡丹)、麒麟童、祝荫亭、孙毓坤(振庭)、盖叫天等先后登台献艺。其中,新编《就是你》也曾名动沪上京剧界。当年11月17日,梅兰芳、王凤卿、李万春、姜妙香、杨瑞亭、碧琴芳、候喜瑞等由北京南下,在大新舞台献艺。由于诸多名角儿登台演出,每日爆满。那时,一场票钱,可购黄金50两。这里值得一书的是梅兰芳的临沪,确实在上海滩引起不小之轰动。《申报》还出增刊,发表题为《现在中国艺术化的梅兰芳》的评论文章。文章提出这样的观点,“你所认识的梅兰芳,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说是:一是世界艺术界的梅兰芳,不是戏剧界的梅兰芳;二是人格上的梅兰芳,不是优伶界的梅兰芳;三是历史上的梅兰芳,而不是现时代的梅兰芳。”从而,表达了对这位京剧艺术大师的赞叹之情。
大新舞台兴盛,原本是件好事,然而日进斗金,反倒使人心不古。各股东见有大利可图,则对分红、拆帐心怀疑窦。未几,好端端的大新舞台竟弄得大家都不想续股为东。结果先后易主改名。到了1930年由人称“江北大亨”的顾竹轩(旧上海青帮四大亨之一)接办,至此,大新舞台则有顾竹轩最后一次锁定戏馆名称为“天蟾舞台”。
天蟾舞台的得名还有一则传闻。说是有一天,顾竹轩做了个梦,梦境里有一大蟾蜍口吐金钱,正好掉到顾的嘴里,还有一个小孩儿牵着麒麟站在他身旁,这时,一个白胡子老者将手中的扇子和那只麒麟一起送给了顾竹轩。梦醒后,他请教智囊团,众智囊分析认为,这是上天送你一个金蟾吐钱的好兆头,而扇子说明将来你戏馆的形状,而麒麟则暗示你必须请麒麟童出演,方能财运亨通。
顾竹轩由此延请麒麟童来此为台柱,长期包演。然而,顾竹轩只付给四分之一的包银,麒麟童连琴师、鼓师、跟包的开销也不够。他就派帐房向顾竹轩领其余的包银,没想到顾竹轩却将手枪扔在那帐房面前,说:“我姓顾的能拿的出的钱就是这些,不够就拿这把枪去抵吧。”由此可见他的流氓腔调。麒麟童当然不敢言语,因为在此之前,据传曾发生过顾竹轩指使门徒将京剧艺人常春恒枪杀于丹桂第一台的先例。
后来顾竹轩因为“枪杀唐嘉鹏”一案被法租界卢湾巡捕房判了五年刑期,实际关押了两年,在此期间,天蟾舞台由其兄顾如松主持,由于经营不善,戏馆不景气,日见萧条,顾竹轩出狱后也无力回天,只得出租。
几经易主后,到1942年,大流氓黄金荣的得意门生,人称“电影大王”的张善琨接手天蟾舞台。张善琨邀请顾乾麟、范恒成、周剑星等,搭起合力经营的班子。3个月后,进行改组,又有孙兰亭、吴红枫、汪其俊、赵培鑫、金元卢等“五虎将”,以及吴兴裁的重新加入。由此,张善琨便雄心勃勃,意欲成为上海京剧“托拉斯”,好景不长,抗战胜利后,张善琨因“文化汉奸罪”而潜逃香港,天蟾又一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直到吴兴裁的重新投资,组成新的班子,并且聘请周翼华为顾问,从此,天蟾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兴旺、发展的时期。
转机是从唐韵笙的长靠戏《铁笼山》开始的。唐韵笙红在“关外”,初到沪渎之地,上海戏迷对他还很陌生,天蟾便延请名角儿反串托戏,既有当时成名的赵晓岚、张美娟、于素莲、阎少泉等,二三牌旦角儿,又有著名武生张云溪、高雪樵和老生叶盛长一起参加《铁笼山》的演出。大幕拉开后,唐韵笙的“姜维”不但扮相“雄俊”、功底扎实,而且嗓子亮堂,唱腔工整,有响遏行云之感。气势果然不凡,赢得了满堂彩声不绝,唐韵笙由此在上海天蟾一炮打响。
同年(1947年)9月至11月,京剧大师梅兰芳、杨宝森再度南下来“天蟾”演出。陈谷有、刘连荣、姜妙香、杨盛春、李多奎、萧长华、俞振飞、张美娟、魏莲芳、朱斌仙、钱宝森、王奎泉(王泉奎?)、王少亭、叶盛长、哈宝山等联袂演出,几乎演遍了梅、杨的代表作。如《贩马记》、《女起解》、《春秋配》、《贵妃醉酒》、《宇宙风》、《黛玉葬花》、《霸王别姬》、《红鬃烈马》、《四郎探母》、《失、空、斩、》、《定军山》、《洪羊洞》,等等。
12月3、4日两天,梅、杨二人为募集上海声立实验剧校、北平国剧协会和立夏戏剧学院基金而义演。届时,沪上显贵富商、戏迷纷至沓来,慷慨解囊。天蟾门前人头攒动。由于行情看好,天蟾于1948年的春节,又迎来了一次京剧演出的盛会。盖叫天、叶盛章、高盛麟、云燕铭等名角儿上演了《恶虎村》、《三岔口》、《白水滩》和全本《武松》。另外海上演了盖叫天、李万春、李仲林、李桐春等主演的全本《翠屏山》、《江南四霸天》、《艳阳楼》、《三岔口》、《武松》、《史文恭》等戏。
顾竹轩见经营火爆,便向法院起诉,因他拥有原始承租凭证而胜诉,于1949年3月10日收回经营权。从此,天蟾由其长子顾乃庚任总经理,次子顾乃福任前台经理,后台经理是赵东升。院务经理由唐平凡担任。到了9月份,由于全国政治形势大变使得天蟾又步入低潮,营业清淡。到新中国成立10月份,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南下到天蟾领衔演出全本《打金枝》、《凤还巢》、《野猪林》。再度掀起看戏热潮,演出连满30场,欲罢不能。
50年2月6日,蒋介石发动“2.6”轰炸于上海,天蟾生意清淡,此时,一年一度的春节大年关又将来临,为度难关,唐平凡、赵东升四处活动,最终邀得梅兰芳、周信芳、王玉蓉、童芷苓、李玉茹、言慧珠、俞振飞等名角儿出演。3月份,唐韵笙、杜近芳、姜妙香在天蟾主演《霸王别姬》;4、5月份,盖叫天、唐韵笙、周信芳、梅兰芳、姜妙香演出全本《甘露寺》;周信芳、黄桂秋的全本《红鬃烈马》、《清风寨》、《四进士》、《赵五娘》、《贩马记》、《秦香莲》,以及周信芳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历史剧《文天祥》。6、7月间,吴素秋出演《红娘》、《十三妹》;8、9月,杨荣环、毛世泰和贯盛习、傅德威两大剧团合演;京城名净裘盛戎与谭富英等来演《将相和》,连满23场。这一系列的演出,使天蟾的上座率回升。
1955年,上海京剧团成立。第一期排练与公演,都是在天蟾舞台进行。同年11月,又举行了出国访演人员回护汇报专场演出。
1956年7月,与观众阔别五年的荀慧生在天蟾露面,除演出其看家戏之外,还演出了新作《卓文君》。
同年11月至春节期间,上海市新民京剧团特邀盖叫天、张二鹏主演《恶虎村》、《一箭仇》、《武松》、以及连台本戏《西游记》。1957年3月,赵燕侠率团来天蟾,上演《红娘》、《十三妹》、《红梅阁》、《玉堂春》等剧。
天蟾舞台解放后第一次演出高峰是在1957年的4月14日至6月6日。在此期间,刚成立不久的北京京剧团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名角儿来此演出,连演连满,将近两个月还欲罢不能,最后,为了答谢沪上戏迷,遂移师至陕西南路文化广场,加演两场,方才作罢,着实让上海戏迷过足了戏。
值得一书的是,有关“南麒北马”的由来之说。说起这件事,倒是要感谢一个人--夏月奎。此人原系京剧二、三流老生,久唱不红,便投在顾竹轩门下,任后台经理。此人很是有生意眼,他专门北上邀请马连良来沪,与周信芳在天蟾同台演出《群、借、华》,在沪上引起轰动。时人,便将“南麒北马”叫响。
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京剧处于低谷,即便如此天蟾舞台目前仍然是京剧界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全文摘自胡根喜先生之《四马路》,有删改